协会受邀参加2025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2月10日上午,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24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大川出席会议并讲话。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胶州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部分重点行业协会受邀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加力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强动能提质效九大行动,统筹打好创新引领、产业倍增、建群强链、实数融合等系列“组合拳”,在连续三年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7位的基础上,2024年再上1个位次,跃升到全国第6位。
一是聚焦运行保障,工业经济保持领跑优势。拓展增量、优化存量,推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二是聚焦创新强基,产业内生发展动力持续提升。实施青岛市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8%。
三是聚焦固本兴新,产业结构体系更加优化。制定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实施方案,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发展行动,助力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仪器仪表2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达到4个。
四是聚焦实数融合,智改数转网联全面推进。获批并启动建设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入选全国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首批5G应用“扬帆”行动重点城市。新增全球“灯塔工厂”2家,累计达到6家。
五是聚集节能降碳,绿色制造体系更加健全。入选国家工业节能装备6项,新增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20家、省级绿色制造单位40家。深化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企业销售收入、实际税收和亩均税收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六是聚焦改革攻坚,产业发展生态显著提升。立足发展产业、服务企业,加强政策供给、要素保障,优化产业组织体系,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办理政策申报、招工用工等企业服务事项1290项。
会议强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高标准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锚定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方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会议要求
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在强化运行监测调度、抓好重点行业运行、助力激发消费潜能、推动扩大有效投资等方面持续发力,奋力推进一季度工业经济“开门红”,为全年工业稳增长开好局、起好步。
二是着力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全面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建强高水平创新主体,积极推广高质量创新成果,大力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深化需求引领的产学研用协同。
三是着力推动数字经济提质发展。加快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壮大工业互联网赋能体系,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基本实现全覆盖,培育一批“数字领航”企业、5G工厂、智能制造领航级和卓越级智能工厂。
四是着力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出台青岛市绿色制造梯队培育和管理相关办法,争创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名单企业50家左右。
五是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深化企业“倍增”“育苗”工程,支持百余家倍增培育企业挖潜增效、500家以上企业升规纳统,新增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25家以上。
六是着力以系统观点深化改革。谋划推出一批示范带动性强的改革举措,有效激发工业发展内生动力。做好“十五五”规划研究和编制,进一步提高行业指导和企业服务能力。
会议强调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切实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工信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统筹抓好工业领域环境保护、民爆监管、禁化武履约、无线电安全保障、政府食盐储备等工作,有力保障全市工信事业科学化、高效化、规范化发展。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区(市)、高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及青年干部代表参加会议。
来源:青岛工信